找到相关内容4345篇,用时110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晚明天主教与佛教的冲突及影响

    前世修善积福的兽身转化而来,如果他在现世继续行善,那么到来世可能会轮转成“阿修罗”甚或“天”;反之则会变成饿鬼或畜生。   天主教虽然也讲来世和善恶惩罚,但并不认为人和物可以互相轮回迁转,因而佛教轮回...

    马晓英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1091549.html
  • 迈向佛家型般若治疗学的建立——以《金刚般若波罗密经》为核心的展开

    ,是 一透明而无碍的智慧而已”。   【净心行善分第二十 三】依般若空智所照见,法本平等,无有高下。“平”是无凸起相,“ 等”是无拘碍相,无凸起、无拘碍,只是如如开显,只是回到本身,因此“所言善法...

    林安梧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4491607.html
  • 伦理学中的形式与实质

    环节来实现,仅仅停留于对道德法则的理性认知,而无行善的热忱和从善的意向,则法则所蕴含的“应当”,常常很难化为现实的道德行为。   相对于普遍的法则,行为机制中的情感、意向、欲望等等因素,与个体的具体...。在道德本体的层面上,真实的德性和人格,总是融入了主体存在的整个结构,它既作为知善、向善、行善等精神定势构成了主体存在的一个现实维度,又具体的展开于主体“在”世的过程之中,并在主体实践中不断得到确证;...

    杨国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111091963.html
  • 安溪寺庙供奉神衹选介

    的介绍。   显应祖师 俗姓黄名惠胜,永春桃源人 ,宋宣和六年(1124年),自永春到安溪感化里(今湖头镇)西南隅的小尖山的峰顶筑居修行。他精通禅理,博学多才,好义乐施,所到之处广行善事。曾不惜曝身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1292123.html
  • 论说一切有部“实有”思想对慧远之影响

    像印度的中观学派那样,但也有无论如何不能否定的东西,比如涅槃、佛性等。龙树的《中论》曾经横扫一切,如秋风落叶,但对此却不得不回避不提或一笔带过。试想一旦没有因果报应(行善无善报,作恶不受惩罚)、没有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322093349.html
  • 虚云大师振兴佛教及其佛教教育思想

    既要止恶也要行善。   一九五七年八月初七日致佛源的信说:“仁者发心弘戒,续僧伽命脉,甚可嘉慰。惟既为阇黎,弘范三戒,律己应严,为众表率;传戒期中尤宜注意,切勿男女混杂,起人讥嫌。”[[5]]可见,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101.html
  • 心智的培养

    说明了你修善行,做善事,都可以帮助你的定力、定性。我们修很多善行,可成就我们的定心。很多人会说,我不能坐禅,这可以突破。只要我们做善事,行善心,就能够成就我们的定性,有时候真的有这份感觉。你做一点善事的...

    道隆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6303095482.html
  • 即身成佛心要[罗珠丹巴活佛讲授]

    配合持戒行善等方法积攒福德资粮,也能领悟无我的空性智慧。但对于大乘来说,修菩提心是最为根本和快捷的。因为空性所要破除的是我执,我执的一个范畴是人我执,也就是执着于自我的意识,执著于有一个永恒的独立的...

    洛桑成列·确吉坚赞(罗珠丹巴)仁波切讲授

    |道次第|成佛|密宗|空性|双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0/15174795896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

    宗教观念的凋和,例如把佛教的轮回说与中土的灵魂观结合起来,认为人如果行恶,死后“魂神”就会“人泥犁、饿鬼、畜生、鬼神中”,如果行善,则会“或生天上,或生人中”。东汉末三国时的车子《理惑论》则集中反映了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25996040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都是很好的例证。据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等史籍记载,汉代佛教最重要的信条即是“精灵起灭,因报相寻”等,袁宏的《后汉纪》卷十中也说:“又以人死精神不灭,随复受形,生时所行善恶,皆有报应……故王公大人观死生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